道德经校释_第六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六章 (第2/2页)

李善注引古今字诂:“‘廑’,今‘勤’字也。”汉书文帝纪晋灼曰:“廑,古勤字。”说文:“廑,少劣之。”言其气息绵绵若存,其用之则不弱少也。 于省吾曰:按旧多读“勤”如字,洪颐烜读“用之不勤”之“勤”为“廑”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“勤”应读作“觐”金文“勤”“觐”并作“堇”宗周钟“王肇遹省文、武堇強土”齐陈曼檥“肇堇经德”帅佳鼎“念王⺟堇○”“堇”并应读作“勤”颂鼎“反⼊堇章”女○○“女○堇于王”○卣“先以夷于堇”“堇”并应读作“觐”诗韩奕:“韩侯⼊觐。”左僖二十八年传:“出⼊三觐。”觐,见也。用之不觐,言用之不见也。上言“绵绵若存”言其绵绵微妙,似存而非存,正与用之不见之义相因,犹三十五章言“视之不⾜见”也。 “音韵”此章江氏韵读:死、牝韵(脂部,牝音匕)。门、根、存、勤韵(文部)。姚文田同。邓廷桢未及死、牝与门字。谦之案:王念孙古韵谱引大戴礼易本命篇“⾼者为生”四句,亦“死”“牝”为韵。薛蕙曰:老子书大抵用韵,故其遗辞多变文以协韵,非取义于一字之间也。如此章曰“是谓玄牝”则读“牝”为“否”以协上句。曰“玄牝之门”则特衍其辞,与下句相协。或者乃随语生解后,指一处为玄牝之门,殊失之矣。顾炎武曰:按“山⾕”之“⾕”广韵虽有“余蜀”“古禄”二切,‮实其‬“欲”乃正音。易井九二“井⾕射鲋”陆德明音义一音浴。书尧典:“宅嵎夷曰旸⾕。”一音欲。左传僖三十二年注:“此道在二殽之间南⾕中,一音欲。”史记樊哙传“破豨胡骑横⾕”正义曰:“⾕音欲。”货殖传“畜至用⾕量马牛”索隐曰:“⾕音欲。”汉苦县老子铭:“⾕神不死。”作“浴神”是也。转去声则音裕,今人读⾕为⾕,而加“山”作峪,乃音裕,非矣(唐韵正⼊声三烛)。又曰:“牝”古音扶履反。老子:“⾕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”旁证:文子守弱篇:“为天下牝,故能神不死。”自然篇:“天下有始,莫知其理,惟圣人能知‮以所‬,非雌非雄,非牡非牝,生而不死。”(卷八,十六轸)江永曰:“牝”毗履切。老子:“⾕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”按“牝”从匕得声,而今音为毗忍切,此后世方音之转,犹“敏”为眉陨切“准”为之尹切“隼”为息允切“○”为居隐切也。顾氏谓“牝”字后人以其通俗不雅而改音,非是(古韵标准,上声第二部)。严可均曰:“牝”广韵旨、轸兼收“牝”字。按大戴易本命“死”“牝”协音,老子“⾕神不死,是谓玄牝”皆未转⼊轸(说文声类上篇脂类)。魏建功曰:死、牝、门、根、存、勤六句相协。经典释文:“牝,频忍反,旧音扶死反,简文扶紧反。”是旧音与“死”相协,而后改音与“门”“根”诸字协。其初当全相协可知(古音系研究二九四)。 右景龙碑本二十二字,合“道冲而用之”下至此为一章。敦煌本二十三字,河上、王弼、范应元本二十五字,傅奕本二十六字。河上本题“成象第六”王弼本题“六章”范应元本题“⾕神不死章第六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