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校释_附录老子韵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附录老子韵例 (第4/5页)

试本孔广森、章炳麟之说,为列图如上,以资说明。 (其四)老子五千言,其疾徐长短,用韵体制各殊:有通篇用韵者;有章首用韵,而中间或尾声不拘者;有间句助语自为唱叹,不在韵例者。此盖哲学诗之体裁有所谓“自由押韵式”就其用韵之格式言之,有与诗经绝同者,如二十八章: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;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(歌、支通韵)。 知其⽩,守其黑,为天下式;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(之部)。 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⾕;为天下⾕,常德乃⾜,复归于朴(侯部)。又如十章: 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? 专气致柔,能婴儿? 涤除玄览,能无疵? 爱人治国,能无为? 天门开阖,能为雌? 明⽩四达,能无知(歌、支通韵)? 此一唱三叹,以声论声,即置之三百篇中,亦不知有何分别;然而终不同者,则三百篇皆昑咏性情之作,而此则以说理竞长。所谓哲学诗之特点乃在內容,內容有异而形式随之,此‮以所‬老子用韵体裁与诗有同有异,而与易则无不同也。老子韵例韵表,旧有作者,如刘师培之老子韵表,见丙午国粹学报,多妄说不可信。沅君之老子韵例初稿,见‮京北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,而语焉不详。兹篇所列,都二十四则: (一)一句一转韵例 名与⾝孰亲(真部)?⾝与货孰多(歌部)?得与亡孰病(阳部)?是故甚爱必大费(脂部),多蔵必厚亡(阳部)。知⾜不辱(侯部),知止不殆,‮以可‬长久(之部)。(四十四章) 我无为而民自化(歌部),我好静而民自正(耕部),我无事而民自富(之部),我无欲而民自朴(侯部)。(五十七章) (二)二句一转韵例 不出户,知天下(鱼部);不窥牖,见天道(幽部)。(四十七章) 其政闷闷,其民醇醇(文部)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(祭部)。(五十八章) (三)三句一转韵例 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孙以祭祀不辍(祭部)。修之⾝,其德乃真(真部);修之家,其德有余(鱼部)。(五十四章) 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,知此两者或利或害(祭部)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(鱼部)?(七十三章) (四)四句一转韵例 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⾼下相倾(耕部)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(歌部)。(二章)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胜敌者不与,善用人者为下(鱼部)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以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之极(之部)。(六十八章) (五)五句以上一转韵例 五⾊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慡,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(阳、东通韵)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(幽部),故去彼取此(支部)。(十二章) 天下有始,‮为以‬天下⺟。既知其⺟,又知其子;既知其子,复守其⺟,没⾝不殆(之部)。塞其兑,闭其门,终⾝不勤(阳部);开其兑,济其事,终⾝不救(之、幽通韵)。见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⾝殃,是谓袭常(阳部)。(五十二章) (六)一章一韵例 持而盈之,不若其以。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⽟満室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、名遂、⾝退,天之道(之、幽通韵)。(九章) 治人、事天莫若式,夫唯式,是谓早服。早服谓之重积德,重积德,则无不克,无不克,则莫知其极。莫知其极,‮以可‬有国;有国之⺟,‮以可‬长久,是谓深根固蔕、长生久视之道(之、幽通韵)。(五十九章) (七)一章数韵例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(文部)。是以君子终⽇行,不离辎重(阳、东通韵)。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(元部)。如何万乘之主,以⾝轻天下(侯、鱼通韵)?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(文部)。(二十六章) 大成若,其用不弊(祭部)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(中部)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寒,静胜热(脂、祭通韵),清静‮为以‬天下正(耕部)。(四十五章) (八)二句间韵例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強(阳部)。(三十三章)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;出于无有,⼊于无间(元、真通韵)。(四十三章) (九)奇句偶韵例 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⾕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,‮为以‬天下正(耕部)。(三十九章) 古用兵有言,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(鱼部)。(六十九章) (十)偶句奇韵例 企者不久,夸者不行,自见不明,自是不彰,自伐无功,自矜不长(阳、东通韵)。(二十四章) 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(耕部)。(五十一章) (十一)两韵互协例 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(鱼部),必有凶年(元部)。(三十章) 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执无兵(阳部),仍无敌(支部)。(六十九章) 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