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六章 (第2/2页)
左右手上下前后拓。承气之时,意想太平元气,下⼊⽑际,流于五脏,四肢绵受其润,如山纳云,如地受泽,面⾊光涣,耳目聪明,饮食有味,气力倍加,诸疾去矣。”(《御览方术部》引《修养杂诀》)是这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来起的解释。这种思考的角度,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一种发挥。 解读 怪异思维何曾怪 把神秘莫名的“道”喻之为⺟性动物的殖生器官,是常非贴切地描述了无所不能的,生育着万物的“道”的特性。这种耝拙、简明和带有野蛮时代遗风的表述方法,在老子的书中屡屡出现。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:一、从用词遣名的习惯上看,反映出老子对人类因循知识的厌倦,他担心文明的习惯和知识会⽇益削弱人类对自然的洞察和对“道”的领悟;二、老子不愿意把“道”界定在某个认识范畴之內。他所关注着的“道”是宇宙、天地间的一种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、相互影响、相互作用的整体的统一关系,而不在于某部分的,或某种性质的界定或划分。此因,他的“道”具有不同于众的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。 无独有偶,本世纪初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,也使用了如此“耝俗”的描述方法。他把人类的住房分析成是⺟亲的替代物,说:“子宮是第个一住房,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它,为因那里全安舒畅。”是的,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⺟体的依恋,这在每个人的內中心都有所体验。然而这种本性又在人类精神需求上,曲折地表现为依赖自然,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強烈愿望。们我今天对自然的怀念,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,也正如孩提之对温柔的⺟体,急切地希望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寻回们我失去太多了的东西。太多的城市的喧嚣,过度的工业污染,人口失调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,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庒力。们我致力于环境保护:种植森林,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⽔质,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动植物物种,是在拯救们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。们我在哲学上、文化思想上研究人与自的关系,也是都在寻回人类业已失去了的梦。 此因,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“道”赋予的睿智、广博和深沉的哲学涵义,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、协调的发展具有很強的启迪意义。人们大多惯于常规化的思维,忌把不合于此之物斥为“怪”这实其是一种思维的惰性表现。要道知,打破常规,才会有认识的深化和观念的⾰命。读《老子》一书,们我尤其不可忘了这点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