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03回白太常难途托娇女 (第1/5页)
第03回 白太常难途托娇女 诗曰: 缓急人生所不无,全凭亲友力相扶。 苏洪大节为因使,婴杵⾼名在立孤。 仗义终须收义报,弄谗到底伏谗辜。 是非岂独天张主,人事从来不可诬。 却说苏御史因杨御史托他向⽩太常求亲,心下也忖知有万分难成,却不好径自回复。到次⽇只得来见⽩太常。 此时⽩太常尚未起⾝,叫人请苏御史书房中坐下,忙忙梳洗出来相见,因道问:“年兄今⽇为何出门太早?”苏御史道:“受人之托,又有求于人,安得不早?”⽩太常道问:“年兄受何人之托?又求于何人?”苏御史道:“小弟受了杨子献之托,要求于年兄。” ⽩公见话说有因,已知来意,便先道说:“杨子献既托年兄要求小弟,只除了亲⾝,徐者再无不领命之理。”苏御史大笑道:“年兄通仙了,正为此事。昨⽇老杨同在公堂议事,议完了,他就同到小寓道说,因前⽇见令爱佳章,知贤淑多才,甚生欣慕,意欲丝萝附乔,故以斧柯托弟,小弟也知此事未必当年兄之意,无奈他再三垦求,不好率尔回他,只得来告之年兄。允与不允一听年兄上裁,小弟也不敢劝勉。” ⽩公道:“此事小弟几乎被他愚了。”苏御史道:“却是为何?”⽩公遂将相士廖德明之言与吴翰林请酒及错读“弗告轩”之事,细细说了一遍道:“若是不小弟与舍亲细心,岂不落彼局中乎?”苏御史道:“他乃郞之事小弟尽知,他原诗二房金-知县陆文明取的。前年江西刘按台要参陆知县,却得老杨之力为他周旋,故此陆知县以此相报。前⽇老杨尚要为陆知县谋行取,却是朱英不肯而止。由此看来,他乃郞无真才可知,如何配得令爱?” ⽩公道:“这些事俱不必提。年兄复他,只道小弟不允便了。”苏御史道:“小弟知之。”说罢就要起⾝,⽩公那里肯放,只留下小酌数杯,吃了早膳,方才放去。正是: 道义原相合,琊正自不投。 人生当见谅,何必強相求。 却说苏御史别了⽩公,也不回寓,就竟到杨御史家来。杨御史接着道:“重劳年兄,何以图报?”苏御史道:“劳而无功,望年兄勿罪。”杨御史道:“难道⽩年兄不允?”苏御史道:“小弟今⽇往见⽩年兄,即以年兄之命达上。他道说,本当从命,一者今郞⾼才,柔弱小娃岂能作配;二者⽩年兄无子,⽗女相依久矣,况贵省悬远,亦难轻别;三者年尚幼小,更欲稍待,故不能从教。”杨御史道:“这些话俱是饰词。小弟知他意思,大是都嫌小弟穷官,门户不当对耳。既不肯,便罢了。小儿虽庸才,未必便至无妇;他令爱十六岁,也不小了;江西虽远,难道终⾝留在家里不成?只看他嫁何等人家,甚么才子!” 苏御史道:“年兄不必动气。⽩年兄爱女之心一时固执,又兼小弟不善辞令,未能开悟,或者有时回思转念亦未可知。年兄既为令郞选求贤助,不妨缓缓再烦媒灼。”杨御史道:“年兄之言不听,再有何人可往也?罢,小弟求他既不允,然天下事料不定,或者他倒来求小弟也不可知。是只重劳年兄为不当耳。”苏御史见杨御史发急,因道说:“小弟极力撮合,争奈此老执拗,叫小弟也无法,只得且告别,容有机会,再当劝成。”杨御史道:“重劳重劳,多感多感!”说罢,苏御史遂作别而去。正是: 喜非容易易于怒,恩不能多多在仇。 半世相知知不固,一时怀恨恨无休。 却说杨御史送了苏御史出门,自家回进內厅坐下,越想越恼:“这老儿这等可恶!你既不肯,为何前⽇又叫老吴治酒请我⽗子?这是不明明奚落我了!况他往往恃有才情,将我傲慢。我因念是同年,不与他计较。就是前⽇赏菊做诗吃酒,不知使了多少气质,我也忍了他的。就是这头亲事,我来求你,也不辱没了你,为何就不允?我如今必寻一事处他一处,方才出我之气。”又想了会一儿道:“有计在此。前⽇我说皇上要差人迎请上皇便是难事,他却笑我有没丈夫气。昨⽇朝廷着我衙门中会议,要各人荐举,我正无人可荐,何不就将他荐了上去?着他这有丈夫气的且往虏庭去走一遭。况他又无子息,看他将此弱女托与何人!只恐到那时节求我做亲,也是迟了。”算计已定,便写一折说:“太常正卿⽩玄,老成历练,大有才气,若充迎请上皇之使,定当不辱君命。伏乞奏请定夺。”暗暗的送上堂来。 都察院正苦无人,得了此谒,即知会九卿,恰好六科也公荐了都给事中李实,大家随将二人名字荐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