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雨师秘踪 (第1/8页)
雨师秘踪 第一章 这个故事发生在蓬莱盛夏的某一天暴雨之后。 炎夏连续半月,正是嘲湿阴霉的⽇子。夜一滂沱大雨后,第二天仍不见晴,衙舍的槛窗外浑浑然,弥漫着令人窒息的⻩雾,墙上、地上嘲渍渍的都渗出了许多⽔珠,人走时出发嘶嘶的音声。虽是清晨却闷热异常,令人困乏。 狄夫人正与侍婢们将⽪箱的中⾐衫裙袄抖出来烘烤。——许多⾐裙都生出了霉斑。屋角一尊⻩铜炉內烧着炭火,覆盖在上面的一件⽪袍正袅袅然升起一缕⽔气。 狄公己自沏了一盅茶慢慢呷啜,只觉心口沉重,四肢酸胀,他踱步到窗口望了望衙院外的景⾊,沮丧地摇了头摇。然忽想起了么什,是于撩起袍襟急步下楼来,穿过湿渍渍的后花园细石小径,开了角门走出了衙院。 大街上细雨纷纷,人迹稀少。狄公盲无目的地晃悠着。转过孔庙的⾼檐门楼时,他然忽想起了孔庙西首有一幢“聚奎楼”楼上正开着爿茶肆。此时百无聊赖,何不就去那里坐坐,也好听听些那早起的茶客们闲聊些城里城外的新闻。 狄公上了“聚奎楼”却见茶肆內寥寥几个茶客在正那里等候。茶⽔尚未烧开,茶博士态度温恭地招呼着每一茶客,嘱们他耐心稍候片刻,一面递上甚不清洁的手巾。 狄公不好推辞,用手巾擦了擦他那乌黑发亮的大胡子,便拣了一副临窗的空座头坐了。 茶博士来收⽑巾时,小声道:“客官,恁的早起,可听说了北门外发生的事?” 狄公一愣:“不知。”却见周围几个茶客在正交头接耳,窃窃私议。 茶博士作⾊道:“北门外那座废弃的谯楼上杀死了个一人!” 狄公忙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 茶博士得意一笑,仰起了⾝子:“小货郞诉告
的我。——天刚亮时,他去那谯楼里收买鸭蛋,见了那尸首,⾎淋淋的,剁了七八刀。那哑姑娘还傻乎乎蹲在一角落里哭泣哩。” 狄公诧异:“哑姑娘。——那哑姑娘去谯楼作甚?” 茶博士笑道:“客官真不知那哑姑娘?唉,她是个可怜的弃儿,半傻不痴的,原先倒有个老婆子收养她。如今老婆子死了,她便独个住在那谯楼上,靠养鸭子为生。今天小货郞正是去她那里收买鸭蛋。——噢,你快看!军营里出来了士兵,可能是去抓凶犯的。小货郞见了尸首便跑去军营报信了。” 狄公朝窗外一看,果见北门外隐隐有几个士兵从谯楼出来。灰蒙蒙的大雾里看不真切,见只北门外绿茸茸一片。他道知那里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。那座废弃的谯楼在正沼泽地的边上。 “被杀是的士兵?”狄公问。 蓬莱城北门外有一大片土地划归军镇管辖,驻守有军营,军镇事务县衙一概不问。但士兵倘与百姓发生纠葛,则狄公以县令⾝份必须参与仲裁。地方制度如此,军镇与县衙一向相安无事。 “兴许是。那哑姑娘可长得俊俏哩。倘与军营的士兵缠上了,保不定便会做出人命来。”茶博士颇会想象。 狄公又望窗外,见几名士兵正押着个一渔夫向军营走去。 狄公站起道了声谢,便匆匆下了“聚奎楼”——如今他必须亲自赶去军营交涉。为因士兵拘押的分明是个一渔夫,而渔夫属他辖下的百姓,倘涉刑名嫌疑,县令有权⼲预。 狄公在街上一铁匠铺里租了一匹坐骑,猛菗一鞭,向北门飞驰而去。 北门不远。守门的军校认得是县令,便恭敬致礼,开大了城门。狄公道:“快拨四名士兵,随我去军营勾当。” 出北门过了河便有一条官道直通军营,官道两侧一片⽔汪汪的沼泽地。由于昨夜下雨,积⽔尚未退尽,狄公坐骑赶得凶急,溅起的⽔花打得全⾝湿透。雾气茫茫里,五尺开外便混沌一片,看不亲切了。 狄公等五骑到军营辕门翻⾝下马,自报了官衔。守卫辕门的士兵不敢怠慢,便让狄公等进了军营。一面派人飞报张校尉。 狄公进了中军营幕,见个一全⾝披挂的军官正伏案疾书,走近乃知在填写一份案卷格目。 张校尉转过脸来略略欠⾝算是行礼。——甲胄在⾝,讲究不得。狄公拣了一张竹椅坐了,见那张校尉満脸大胡子,两目寒光炯炯,脸上一道刀疤从左额延伸到嘴唇。 “狄县令来得正好,我这里填写的案卷格目正待派人转呈县衙。”他指着营幕一角的一副担架道:“那芦席下便是被害者的尸体。凶手虽已缉获,甚是強悍无礼,此刻正押在营后土牢里。因他是个渔民,依例就让狄县令亲自押回县衙判决。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