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七回钟离权笑说李玄吕千年修仙 (第1/4页)
第十七回 钟离权笑说李玄 吕洞宾 泥流⼊海云在天,芸芸众生在人间。 生老病难千般苦,脫出风尘似神仙。 且说金氏闻听铁拐李是个神仙,便不明⽩为么什他是神仙却是还个拐子?是于钟离权便说起了铁拐李的来历。 铁拐李原本不拐,姓李,名玄,字凝阳,舂秋时人。他状貌魁梧,一表人才,年方弱冠之时即识天地之玄机,仰慕大道金丹。他为以天地皆虚、人生皆幻,富贵功名皆迷心之鸩毒,纵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亦如⾝外之浮云,且无而始有,有而必无。人生自有乐境,何必维系俗情,延误岁月,是于,他不务世事,立志修真。他告别亲友,在河南砀山寻一清幽的山⾕,住⼊洞內,垒起石头为门,拨些茅草为席,澄心净虑,服气炼形,废寝忘食,如此数年。后心想光靠己自的一己之见,事倍功半,道业难成。 李玄一⽇想起太上老君乃吾宗姓之仙祖,现居华山,拜他为师,必能得道成仙。想到这儿,李玄便决定去华山拜太上老君为师,他披星戴月,风餐露宿,涉⽔登山,勇往前行。 来到华山,他见此山奇峰峭壁,虎踞龙盘,险径危石,气象森森,云海、鸣泉、飞瀑处处可见,李玄暗叹仙境不过如此而已。 李玄正边走边看,忽见面前走来两个道童对他道说:“君是先生李玄吧?”李玄甚觉奇怪,道问:“是我,君何以知我?”二童道:“吾奉老君之命,迎君于此。”李玄闻听暗喜:“老君知我,想必是我与道有缘啊!”是于忙向前行礼称谢,并随二童登老君之堂。 但见老君在上,毫光照曜、灵光闪现,肌肤细润似闺中之处子,精神充溢犹襁褓之婴儿。又见堂上有还一人,乃仙人宛邱,乌发童颜、碧眼修眉,翩翩有道、意气融融,真乃天上之神人。李玄上前跪拜,二仙答礼命坐。李玄再拜道:“弟子山野鄙人,林泉末品,来追觅仙踪。仰祈觉悟,幸蒙不弃,得睹仙颜,诚夙世有缘,三生有幸。倘悯弟子斋宿之诚,道问之切,指迷大觉,则佩德殊深,感恩弥厚。弟子跪拜求道,不敢坐。” 老子道:“且坐无妨,吾授道与你。”老君便将大道说于李玄:道虚无形,万物由此生;合光同尘,柔弱不争;无声无息,立独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为以天下⺟;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;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。道无为而无不为,不欲而静,天下将自正;上士闻道,勤而习之。中士闻道,将信将疑。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⾜为以道;塞其兑,闭其门,挫其锐,解其纷,合其光,解其尘,抱中守一;致虚极,守静笃,深根固蒂,长生久视;千里之行,始于⾜下。云云。 李玄告别华山,深深领会了老子的大道之理,修炼愈加用功。来后炼至能出阴神,有诸般仙术,大名远扬,多很人欲拜其为师。 一⽇李玄正与其弟子论道,忽见空中祥云缥缈,霞光万丈,李玄观之良久,而后自语道:“此气常非,必有异人降临。”言毕独自向山上走去。在⾼山绝顶之上,见一仙鹤振翅而来,仙鹤飞近,见只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跨于鹤上,李玄慌忙跪拜。老君笑着对李玄道说:“求道要放弃情感,泯灭欲望,与物自然无私,渐而至虚至静,达到无为。”又与李玄约道:“我欲游西域诸国,今欲携汝行游。汝神可于十⽇后到吾处,不要忘了。”言毕即同宛邱驾鹤望空而去。 不觉光阴易过,十⽇已到。李玄把弟子杨子叫来,嘱托道:“我将神游赴老君之约于华山,留⾁⾝在此。倘若游魂七⽇不返,你方可将吾体化之。若七⽇未満,当好好看护,不得有误。”嘱毕,坐静游神而去。 李玄神游后,其⾝无息无脉,虽端坐于席,却似和尚坐化,死尸一般。弟子杨子谨慎看管,严加防护,⽇夜不敢怠慢。 到了第六⽇,然忽家人匆忙而至,告知:“汝⺟病分十沉重,死而复醒,看似等着见你,速回看望。”杨子听罢大哭道:“⺟病危急,师魂未返。我师如我友,我若看⺟而去,谁人看守我师?” 家人见状,便道:“你且去探⺟,我来为你看护尸首。”杨子闻言,不知如何是好。家人再三催促,杨子又想:“师⾝既然有人看守,未尝不妥。”是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