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八章官山月㈣ (第2/3页)
校哄然应命。 当下,赵诚命西壁辉领一团人马放出五十里充当外围警戒。各军、团、营在校尉都尉们的指挥下安营扎帐,设置拒马、壕沟,广布暗哨,尽可能地做好防守。赵诚对手下人的工作十分满意,经过春天连续数月的征战,军队得到了锻炼,参军们很好地负担起自己辅助地职责,让数万人马的进退得以很好的运转。这支军队,凝结了赵诚多年的心血,最锋利坚韧的武器,最严格的训练,加上他和铁穆等人对蒙古人战法最深入地研究,方才有了这么一支军队。 然而,赵诚还是有些忧虑地,虽然蒙古大草原人人口众多,但真正能称得上军队的实在太少,本军面对地通常是那些临时征集来的牧民所组成的所谓军队。赵诚知道,过了这一夜他的军队就要面临真正的考验,那是窝阔台直属的一万怯薛中军,这将是拦在自己面前地恐怕是最难的考验。 到目前为止,赵诚从未亲自上阵过,因为他是统帅。如果一个统帅也要亲自持枪挽弓。那就说明这位统帅不称职,或者表明战况已经十分不利需要主帅亲自上阵杀敌的地步。赵诚希望自己永远也不需要亲自赤膊上阵以鼓舞军心。 篝火燃了起来,羊只被架在火堆上烤着,不一会儿就发出香喷喷的rou香。三军将士人人都沉浸在长途奔驰之后的欢庆当中,在那火光之中,有人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。也有人在追忆着阵亡袍泽地音容笑貌。 赵诚却看到蒙古大草原上的战火与死亡,流离失所的孤儿寡母,和满目疮痍地大血地。他低头打量着自己的双手。仍然是那样白修长,纤尘不染。铁穆曾说这双手应该使得是剑,而不应该是长刀。剑轻盈飘逸,加上坠在剑柄的剑穗,十分美观、精致,文人不舞剑不足以表现一股风流倜傥之气,而刀却不是用来舞的。它用来杀人远比用剑有效得多。贺兰军在草原上的劫掠,所有的罪过也好,功绩也好,恐怕都应该算在赵诚的双手之上。 罗志整理一下铠甲,走了过来,恭敬地说道:“属下奉国主之命,在沙漠中阻隔消息,做着强盗一样地买卖,未曾有过像样的一战。明日大战,属下请求国主能让我部成为先锋。” 他的话音刚落。中军秦九、叶三郎、孙虎以及陈不弃左路军手下的张士达、王好古、钱康等校尉纷纷请战。 赵诚十分高兴,他站起身来,环顾四周大大小小举杯相邀道:“诸位勇敢之心,本王十分钦佩,明日大战,人人有份。这将是我们贺兰军成军以来,最大的一场恶斗,敌我骑兵交战,无所谓前锋后卫。人人是前锋,人人是后卫,重要的是要有旺盛的斗志与不屈的雄心,还有相信你左右与身后的袍泽,相信你的袍泽可以保护你地背脊。诸位今夜痛饮,然后回营好好休息一下。擦亮你们的刀枪。备好足够的箭矢,待明日日落时分。本王与诸位同取敌酋。来,满饮!” “满饮!”众人齐声高呼。群情激昂,人人都扬起兴奋的笑脸,赵诚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是功成名就了。他必须如此,他既要让所有的忠诚部下在自己的脸上看到必胜的信心,还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之心。 汪古部人布和蜷缩在一边,大军环绕之中,他根本就没有机会逃跑,如狼似虎的军士让他放弃了逃跑地打算。他默默地子着贺兰军的欢声笑语,对自己还活着感到一些意外,大概是在这支大军面前,自己的性命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吧。 布和也是打过仗的,那是二十年前成吉思汗首次与金国作战的时候。他所属的汪古部人本臣服于金国,为金国把守着北方边壕,他们投靠了成吉思汗,让成吉思汗轻松地越过他们地游牧地,数月之后金国皇帝才知道,被打个措手不及。所以,布和知道眼前地这一支军队将会带来什么,军队唯一会做的就是杀人、放火和抢劫,他地族人前途未卜。 到目前为止,赵诚所强调的军纪只是作战纪律,讲究得是对作战命令的执行,与相互间的配合,而并非是与无辜百姓相邻为善。这不可避免地,青天白日这下一些不人道的事情屡见不鲜,赵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现实情况不允许他太仁慈,一切人口都是战争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,如果他的治下人口能过百万,那他的军队就不上这数万人马,这是他实力的一个最大软肋。 贺兰国王的名号,布和是听说过的,因为汪古部人越过阴山,就是这位国王的治地。他想不明白,这位国王为何是从北面带着军队而来,他更不明白这位一向名声很不错的贤王为何反叛。他只能祈祷,任天由命了。 冰侃一直呆在赵诚的身边,在众人当中他是最沉默的一个,他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