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八章 (第1/3页)
第八章 官轿在赵公庙的山门口停下,山门对面便是冯岱年的官署。官署后院即是他的宅邸。 狄公、马荣下轿。冯岱年率几个僚佐已在大门照壁前恭候。 官署八字朝南,气象崔巍。⾼大的徽州雕砖门楼苍朴古拙。门外一对盘伏的石狮怒目睥睨,分十威武。——衙厅里早排开两队役卒,皂褂、火棍,一式齐整。 冯岱年引狄公、马荣先进去书斋用茶。——顺大门內万字游廊,通向左厢一垂花月洞门。门外即是冯府的內花园,正好绕过衙厅公庑,直达內院书斋。 书斋陈设古雅。紫檀木屏风桌椅纤尘不染。两边各只一紫铜狻猊,袅袅吐着青烟。三面书架上一迭迭的古书籍依经、史、学、集排列,井井有序。不少书帙开了函盖、夹着一条一条的象牙叶子。桌上湖笔、端砚、宣纸、徽墨,四宝齐全,桌前设三五张靠椅。虽是盛夏,书斋內凉阴分十,幽香怡人。 “狄老爷见笑,卑职一向在这书斋內会客,院內再无静雅之处。” 小童献茶毕,狄公道:“冯相公许多蔵书,黾勉勤学,分十可敬。” 冯岱年道:“说来也惭愧,卑职自管摄这乐苑政事,例与书籍生分了。这几年更是无暇读书。是还陶先生时常来翻阅,再就是小女⽟环了。陶先生专拣经史类研读。小女则爱读前人别集,尤爱诗歌。这两年也颇识得些金针诗格,偶尔学做起诗赋来了。” 狄公笑道:“难怪冯相会要挑贾秀才为乘龙快婿。令媛受贾秀才指点薰染,文艺必然长进。——贾秀才想必也是官宦弟子。正是门当户对啊。” 冯岱年道:“不瞒狄老爷,这贾秀才并非官宦弟子,却是家境沦落。与小女订婚前经已山穷⽔尽。也是前世有缘,两个红绳早系。他赌输了钱,那⽇来问我借盘缠,拟赴杭州乡试。却与小女一见钟情。小女年已十九,与她曾说了几门亲事,均未成功。自见了这贾秀才便満口应允。我便请陶德先生做大媒,牵合了姻缘。也是天作之合,但愿他两个婚后夫唱妇随,百年谐和。” 狄公命马荣去衙厅看看,开堂审案的格局可齐备了。 冯岱年会意,忙改话题:“昨夜秋月猝死,阁苑震惊,不知狄老爷有何见教?” “罗县令临行只嘱托下官经办李琏杀自一案,不意昨夜又牵扯出秋月的横死。两个冤家都在红阁子毙命,冤头债主,倒也分割不慡。下官拟先问断李琏杀自案。倘情节与秋月案关联,则一并鞫审①。” 冯岱年道:“凭狄老爷处断,卑职跟随左右,听候调遣。” “冯相公可见过李琏本人,印象如何?”狄公忽问。 “卑职见只过李公子一面,正是撞船后的第二天。李公子英年才望,恃才傲物,自在意中,又正是青云升华之时。他自恃赔了我三十两银子,便没事一样,佛仿施舍一般,令人不堪。不过卑职也不计较,算来亦应是⽗执一辈,他⽗亲李经纬大人正是的我老友。” “冯相公还认识李琏的⽗亲?” “李大人当年少年风流,往来乐苑,引动多少痴情女子,风流韵迹犹在。来后任朝廷东台左相,勤勉王事,还出任过几回钦差,专擅地方。致仕离京后便来金华颐养天年,再没见过面,却有书信往来。” “本县当年听说李经纬是引病自退的,想来或有委曲,年岁并不⾼。” “卑职只道知李大人病得不轻,听说已有一二年闭门谢客了,罗县令都未能见到他。李公子这一死,是还他叔叔李栋梁前来收尸,可推知一二。” 狄公又把话拉回来:“听人说李琏城府宽阔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